仅取微利,说起来容易,真正领悟和实践起来却并不简单。
如何才叫微利,利要薄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商品在什么阶段才适合这个原则?都很有讲究。从古至今,中国商人一直非常重视这一条经营法则,并把它视为挣得义利的基础。义利,即是符合仁义的利润,薄利便是义利,取之有道,收获人心,便能长久经营。
胡雪岩对胡庆馀堂的经营,便谨遵“仅取微利,绝不欺客”的准则,还特制了一片大匾,上写“童叟无欺”的店训,字面向内,挂在店堂之上,以此警示员工和后来人,财富要取之有道。
经营一项生意,盈利是要靠顾客的。经商之人,总想招来最多的顾客,赚取最大的利润。但是市场资源就是这么小,一个行业和地区的空间往往也是有限,如何才能比别人网住更多的顾客,占有更多的收入?
单纯靠价格的提高肯定不行,有些商品,比如生活用品,洗涮用品,休闲服装,玩具、奶粉等,价格的上升往往有限,而对质量的要求又不高,不可能开发出太高档的产品。这时,价格的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消费者的选择。质量差别不大的商品,肯定会去光顾价格较低的商家。
从前有个当兵的,他总结出了一个吃饭的经验:因为兵多饭少,往往吃完第一碗再去盛第二碗时,饭就没有了,只剩下个空盆。后来他就发现了一个窍门,第一次不要盛满,只装八分,因为少,能比别人先吃完,这时就可以再去盛第二碗。两碗加起来,实际上就等于原有的一碗半,吃到的饭就增多了。
商业上的薄利多销,此理正是如此。虽然只挣微利,但顾客多,销售的数量多,速度快,从总量上就能弥补单个产品的利润流失。
有一个叫做陈纪来的花商,他通过带领客户现场看货以及微利等周到的服务方式,达到了自己的销售目的,成为一位传统苗木的销售大户。
陈纪来60多岁,皮肤黝黑,穿着旅游鞋,走路如风。他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到农户家去看苗,按照客户的要求选好苗后,下午装车发货。每天都要发五到六车苗木,最多时达10多车,销售额也是年年看涨,2004年为3280万元,2005年上升到4628万元,2006年达到5200万元。
“薄利多销”是陈纪来做生意的原则。别人认为几百块钱是小钱不愿做的生意,他都做,即使是几十块钱的生意他也做,并且还要做好。老百姓种了苗,没有门路卖出去,陈纪来就利用他的优势帮他们推销,哪怕少赚一点。经纪人收取中介费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有些时候,他将从苗农手里购买的苗木以收购价卖给客户,既不赚一分钱的差价,也不收中介费,只是因找人装车,收取装车费。
甚至有时候,他干脆将客户介绍给供应商。有一次,有客户要买银杏树,他就将客户直接带到了花木城内来自山东的一家专门销售银杏的供应商那里,由客户和供应商自己面对面交易。交易成功后,那位供应商一定要给他200元中介费,但他分文未取。
一位新来的花商进驻这里,仅两个月时间,陈纪来就帮她销售了价值100多万元的苗木。次年,又帮她销了200多万元。除收取了正常的中介费外,他没有从苗木销售中赚取任何差价。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但陈纪来的收获显然是巨大的:通过各种方式,不但可以将此地的苗木销出去,还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稳定老客户,增加新客户。现在,他的客户遍布全国,苗木销到了上海、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南京等地,花木城里的所有经营户以及余姚、宁波、安庆等地的苗木种植者,大都知道陈纪来的名字。
薄利多销,不以利做事,为他造就了多少金钱都难以买到的好名声,好品牌。
被誉为美国现代企业管理之父的乔治·摩尔脱离福特公司后,与人合伙创办了汽车专卖店经销福特汽车。他的车从不讲价,原以为如此可以保持利润,反而入不敷出、面临破产。
当时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福特经销商”的杜布思教会了摩尔什么是“薄利多销”:“不管你卖一辆车子是赚230美金还是赚13美金,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只要不断地把车子卖掉,让货源保持流通。”他告诉摩尔,绝对不能让一部汽车停在经销店超过10天,因为时间就是利息。
摩尔调整思路依此执行,不出数月,生意果然好了。他下调销售价格,就是顺应市场规律的明智之举,这个道理对于大多经营者来说同样适用,是中西通用的一条经营准则。
1.追求微利,不等于放弃所有利润。薄利多销只是手段,一定要保证总量的收入增长。
2.质量仍然是第一位的,价格优势只是相对于市场的普遍价格,不能因为刻意降价就压低质量或引发恶意竞争。
3.薄利多销的目的是抢点市场,在顾客心中打响品牌,吸引回头客。
4.销售速度就是生命,一旦流量没有保证,薄利就成了最大的经营负担。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韩非子·说林上中说:“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著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通过一个小细节,就能预料到事情的发生,从而及时改变不利情况,或者捕捉机会。
我们都知道一个著名的理论: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某个地方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几周后,地球的另一边可能就会刮起一场龙卷风。因为蝴蝶翅膀的运动,使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使四周空气或其它系统发生相应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它系统的极大变化。
小细节不注意,就会演变成大问题。一件很小的事情和一件很大的事情,其实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商场上更是如此,很多人的投资失败,往往就是因为在当初决策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当时看来最微不足道的细节,结果牵一发动全身,实际操作中,星星之火,烧成了燎原大火。
三株集团凭借当时无与伦比的营销策略,曾在短短的3年内使销售额提到了64倍,总资产高达80亿人民币,打造了辉煌耀眼的保健品帝国,几乎处于行业的垄断地位。但就是这么庞大的一个商业巨人,一篇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个老汉的媒体报道,就要了它的命,使得拥有15万名员工的三株集团轰然倒下。
事情起于1996年的陈伯顺老汉死亡案,经法院审理后,判三株胜诉。从法律上来讲,这应该是一个对三株非常有利的结果,因此就没有注意对新闻媒体的公关,结果这篇新闻在多家媒体转载出来,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篇豆腐块文章,造成了大悲剧。三株裁员13万,直接损失达40多亿元,至今没有翻身。极小的问题如果不注意,从决策者的眼前溜过,就可能在日后惹起大祸,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中国古代的商人很重视这些小细节,所以“见微知著,见端知末”的商业理念一直贯穿始终,注重对信息的梳理、分析,从中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子贡看见东天连日阴云密布,预测将到梅雨季节,马上购置大批遮雨用具,不久他的判断就应验了,发了一笔小财。
同时期的粮商秦牧,晚上睡觉前听到窗外的青蛙直叫,叫声异常。心性敏感的他连夜跑去存放粮食的空地,找人将粮车遮盖起来。当他回屋再睡时,天空就下起了瓢泼大雨。结果没有注意青蛙叫声的其他粮商则很惨,因为好几天没出太阳,被雨淋的粮食有一多半都发了霉。
见微而知著,有些很小的细节,背后隐藏着难以估量的祸患,而有些小信息,则可能寓示着巨大的商机。决策者应该擅长从小信息中发现大商机,并迅速反应,把它牢牢抓住。
有一家原本生产雨伞的小企业,规模很小,员工不多,每天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这天,公司总经理在看报纸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份最近的人口普查的新闻报告,上面说在该国每年有300万婴儿出生。
总经理灵机一动:这么多的婴儿,尿布一定是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而现今相关的生产厂商却并不多。如果每个婴儿每天最低消费两条,那么一年就是500万条,再加上广阔的国际市场,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他立即决定生产尿布,创建自己的品牌。几年之后,该公司生产的尿布畅销全国,走俏世界。如今,该公司的尿布销量已占世界的30%,该总经理也成为了著名的“尿布大王。”
美国股市投机大王彼得·林奇,平时是一个喜欢逛街的人。他逛街可不是为了买东西或者好玩,而是观察市场上的各种信息,看看哪些商品最受欢迎,哪些新上市的产品最有潜力,然后就去买该公司的股票。
他还说:“商机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发现,就一定能找到财富的钥匙。”
这便是见微知著的真正含义,以小知大,防渐杜微。而在决策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不能错过,所有的问题都要考虑在内,才能尽可能降低犯错的可能,增大成功的机率。
1.信息和情报是决策的基础,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的人,就能占领制高点。
2.窥一斑而见全豹。不要小看一只蝴蝶,它能引起龙卷风;不要小瞧一个小疏忽,它可能造成大失败。
3.商机细如发,需要给眼睛带上放大镜;商机多如发,只要有颗善于发现的心。
4.重视细节是成功的保障,不犯错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中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看见兔子才放出猎犬,羊丢了才修补羊圈,如果做得及时,也不算晚。作为商人和投资者,难免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但如果勇于收回,修正策略,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有天早晨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这里钻进来,把羊叨走了。邻居就劝他,让他补上羊圈,堵上那个窟窿。
他说:“羊已经丢了,我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隔了一晚,他又准备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狼还是从这个窟窿钻进来,把羊给吃了。这时他才感到了后悔,于是赶快堵上了窟窿,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就再没有丢过羊。
因为错误的决定或计划,投资出现了损失。这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损失的扩大,扭转态势,转危为安。
还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记者去采访一位成功人士,询问他成功的秘密。
成功人士答:“正确决策。”
记者问:“正确决策来自哪里呢?”
“经验。”
“你是怎样得到这些经验的呢?”
成功人士最后回答:“错误决策。”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蕴意就在于此,没有失败带来的教训,总结出的经验,又怎么会有后来的成功?错误的决策有时会给我们提供一种反面案例,从而发现哪些地方是陷井,下一次就会绕过它,更快捷地做出正确的决定,避免重蹈覆泽。
金融投机之王索罗斯,在投资界声名显赫,凭借灵活多变的头脑,和对资本规律的深刻把握,赚得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上帝也并非一直垂青索罗斯,1987年,他就遭遇到了他的“滑铁卢”。
根据索罗斯的“盛—衰”理论,金融市场每当一个繁荣期过后必存在一个衰退期。他通过有关渠道得知,许多日本公司,特别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大量购买其他日本公司的股票。有些公司为了入市炒作股票,甚至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日本股票在出售时的市盈率已高达接近50倍,可是投资者的狂热还在不断地升温。
所以,索罗斯认为日本证券市场即将走向崩溃,同时他比较看好美国证券市场,其股票在出售时的市盈率仅为不到20倍,比日本低得多,股票价格还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即使日本证券市场崩溃,美国证券市场也不会被过多波及。于是,1987年9月,索罗斯把几十亿美元的投资从东京转移到了华尔街。但是,首先出现大崩溃的不是日本证券市场,而恰恰是美国的华尔街,他的判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平均指数狂跌500多点,创下当时的历史记录。在接下来的几星期里,纽约股市一路下滑,陷入一场大灾难,而日本股市却相对坚挺。索罗斯决定抛售手中所持有的几个大的长期股票份额,其他的交易商捕捉到有关信息后,借机向下猛砸被抛售的股票,使期货的现金折扣降了20%。一天之内,索罗斯损失了2亿多美元。而在这场华尔街大崩溃中,他共损失了大约7亿到8亿美元。这场大崩溃使他的量子基金的净资产跌落26.2%,远大于17%的美国股市的跌幅,他成了这场灾难的最大失败者。
索罗斯虽然痛恨赔钱,但他却能够忍受痛苦,平静反思。对于其他人而言,犯错是耻辱的来源,而对于他来说,认识到错误则是一件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在他看来,对于事物的认识缺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伴侣,他不会因为错误百出而备感伤心丢脸,他随时准备去纠正自己的错误,以免在曾经跌倒过的地方再度绊倒。
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从不感情用事,因为他明白理智的投资者应该是心平气和的,不能求全责备。正如他经常所说的:“如果你的表现不尽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要铤而走险。而且当你重新开始时,不妨从小处做起。”
正因为他具有比别人能更敏锐地意识到错误的才能,所以当他发现预期设想与实际运作有出入时,才不会待在原地坐以待毙,也不会对于那些该死的错误视而不见,他会进行一次彻底的盘查以期发现错误所在,并修正自己的看法以图东山再起。这一宝贵品质,让索罗斯始终能够在动荡的市场中保存实力。
当你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时,自责是毫无意义的,重要的是亡羊补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时从市场中撤出,尽可能减少损失。只有保存了竞争的实力,你才能够卷土重来。
一个人之所以能被称为“伟大的投资者”,关键不在于他是否永远是市场中的大赢家,而在于他是否有承认失败的勇气,能否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加强大。
1.犯错不可怕,谁人不犯错?亡羊能补牢,失败变成功。
2.为自己的投资建立对错误的防范和修补机制,及时反应,免除后顾之忧。
3.错误的决策并不能完全避免,有时它是正确决策的一部分,是你迈出的第一步。
4.在经商理财的路上,每个人都有交学费的经历,即使巴菲特和索罗斯,所不同的只是这笔学费的大小,以及对待错误的态度。
防患未然:剔除团队里的烂苹果
易·既济中讲:“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君子行里面也有短句说:“君子防未然。”在祸患还未发生前,就把它消除,使利益免受伤害,对于经商理财的决策而言也极为重要。
从前有一个绸缎商,去探望一个同做布匹生意的朋友。到了店铺,发现朋友临时出门办事了,店铺的掌柜和两个助手招待了他,给他端上茶水,既客气又殷勤。绸缎商坐了不到一个时辰,便觉得有些问题:这位掌柜把运来的布匹,既没清点,也没对账,就草草让人抬进了后房。按说货进门,当面清,买了多少匹,单匹多少钱,都要和对方面对面地数清楚,算清楚,对到账上。而这位掌柜却先打发一个助手送客,又让另一个助手过来陪着他这位老板的朋友,自己却急急慌慌地跑进后房,呆了很长时间才出来。
凭着多年经验,绸缎商立刻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傍晚时分,朋友终于回来了,请他去了外面酒楼,盛情款待。绸缎商便说起了下午看到的那一幕,提醒朋友防止用人不当。但朋友却说:“那人跟了我两年了,一直很能干,他也许是一时疲累,不要放在心上。”此事就被淡忘了。
但半年之后,绸缎商却突然接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朋友和掌柜一块到南方江淮地区购进布匹的路上,被那个掌柜劫财杀人,还抢走了几千两银子。现在,那人不知已逃到哪里去了。
做生意当然不能做小人,但如果过于善良,在自己的身边放进了危险因素,再加上监管不利,毒蛇就会慢慢长大,反过来咬你一口。
团队的纯洁度和向心力,对于投资者非常关键。就像宇宙飞船,整体看上去极为完美,但有一地方的螺丝不合格,升空或返回的时候,就可能酿成无法制止的悲剧。
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组织里,几乎都会存在几个难以管理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影响集体的决策,干扰公司的良性运转。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一个烂苹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迅速地传染,把果箱里的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把它毁掉。
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一座建筑宏伟、坚固结实的大堤,有一只白蚁在这里安家,就会埋下将来大堤坍塌的祸根。
如果你的部下里有一个人是白蚁,虽然现在他看上去形只影单,力量弱小,但当你一觉醒来,他也许就已经把你的所有员工都感染成了白蚁。
一只白蚁好对付,伸出一脚,就能斩草除根。但如果你面对的是一群白蚁,它们就能把你啃成白骨。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和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
这些团队里的烂苹果,其实就是一个木桶的短板,它影响木桶的容水量。我们不能为了一块短板而浪费了九块长板,只能采取两种办法,要么去帮助他提升,摆脱短板形象,要么就只能痛下杀手,换一块更长的符合标准的木板。
1.团队的战斗力往往取决于最差的那个人的水平,决策者必须考虑,不能为了一块板而浪费九块板。
2.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粥。要及时剔出团队里的烂苹果,让参与决策的每一个人都是好苹果。
3.提升短板,就是让破坏者变成建设者,让白蚁变成坚固的沙粒。
4.害群之马不可留,果断清除害群之马,是为了保证这个团队大部分人的公正和利益。
平和心态,可以平定世界
一位哲人看见一位穷朋友整天愁眉不展,满街乱转,好像怎么都活不下去了,就对这位朋友说:“你愿不愿意离开你的妻子?她既不漂亮又不能挣钱。”
朋友回答:“不愿意。”
哲人又问:“那你愿不愿意丢弃你的孩子?他学习不好还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朋友说:“当然不愿意了!”
哲人继续问道:“那你愿不愿意拆掉你那间破房子呢?它简直不值一文!”
朋友大声回答:“当然不能拆,拆了我住哪儿啊!”
哲人说:“这就对了,你应该庆幸你有这么一位贤慧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孩子,一间温暖的房子,虽然还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但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啊,因为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他们连这些都不能拥有!”
一个人快乐不快乐,不是由他的财富多少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心态和情绪决定的。即使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再多的困难,现实再怎么艰难,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让自己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能让自己迅速地适应,避免心态扭曲,在不冷静的情绪中做出错误的决定。
世界上每一个成功的经商高手,同时又都是心态平和的哲学家,是洞察社会人生的巨子。
心态平和才能正确选择下一步的方向,才可以运用不同的策略,灵活应对商场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前两年,当中国股市疯涨的时候,数不胜数的股民集体进入了一种野马脱缰的欲望疯长状态,每天只盯着红红绿绿的股市行情,抛开了家庭和工作。甚至三更半夜还在担心行情的变化,乞盼大牛市的继续向上涨,涨到天上也不要停。
而当最近股市、楼市统统陷入低迷,这些人又全部掉进了无底的冰窟,绝望到了极点,就像失去了复活之术的魔鬼。整天怨天尤人,哭天怆地,似乎所有的希望都蒸发了,不再回来了。更有甚者,在投资失败、财富缩水和破产后,丢下家人,选择一死了之。
这是不正常的投资状态。追逐财富,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心态平和,在决策和思考相关问题的时候,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股市大跌,你要分清手中哪些股票背后的公司有着过硬的品牌、背景和好的经营前景,哪些公司则属于脆弱的新生事物,或者说已经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冷静分析之后,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是继续持有,还是抛售减损。
可以说,投资和理财是一件极度考验人性的事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财富的追逐是人性中最难控制的一种欲望。资本的逐利性,人心的无限膨胀,一旦失控,不仅害人,而且害己。所以古人才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希望人能在义和利之间取得平衡,实现自我约束。
1.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也是一种幸福。有时,投资者需要这种心理,以便给过于躁动的心理刹车,以免因为速度过快而失控。
2.财富是一个美丽的大蛋糕,人人都想分一块,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最大的那一份。
3.心态平和做投资,无论输赢都有收获。
4.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
5.巴菲特说:“只有退潮的时候,才会发现谁没有穿裤衩。”心态平和,就是预先给自己穿上一条最保险的裤衩。忍得火海过,方把金砖抱
怀有冲天之梦,却无奈身陷世俗之门,周围障碍重重,罗网密布,稍不注意,就可能遭人暗算,为别人做了嫁衣裳,奈何?大事欲成,就要学会隐忍之术。忍不是目的,是手段,积蓄能量,修炼功力,寻找机会。
真正的智者,知道何时该忍,因何而忍,该忍就忍,然后忍而后发,卷土重来。忍过一时的情不得已,就可万般风光,一吐晦气。
淮阴人韩信,年轻的时候既穷又遭人耻笑,腰里佩把宝剑,却没什么事干。有人就欺负他,说:“你若不怕死,就上来一剑刺死我;若怕死,就从我裆下钻过去。”
韩信一想,我若杀了他,我也得被官府处斩。他二话没说,就从那人的裤裆底下爬了过去。人们起哄而笑,前仰后合,嘲笑他怯懦无胆,贪生怕死。可是不几年,韩信就被刘邦拜为大将军,统领全部汉军,旗指之处,三军听命,帮助刘邦建立了四百年大汉王朝。
越王勾践,弱小之时被吴王夫差视作奴仆,他并不生气,反而处处表现得以此为荣,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终于成就千秋霸业。
为商者,亦是如此。商场强弱千变万化,顺逆两境反复转变。强者要擅长忍一时之忿,度过逆境,韬光养晦,等候翻身的时机。
为人处事又何尝不需要这种高超的忍术?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才是智者的做法。“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出头鸟总是先死,后来者却常先得。只有学会长久地潜伏下来,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忍能驱走灾难,避开祸端。无论做下属,还是当领导,都要学会在特定的时刻忍辱负重。
欲成大事,必有小忍。不过人生并不能没有底线地一味忍下去,那就成了没有出头之日的乌龟。忍字当先是为了等待机会,成就大事。不自忍,必败;只会忍,却永无胜机。
此为在中国做人做事排名第一的潜规则:忍得火海过,方把金砖抱。
难得人糊涂,安全把人做
人这一生的交际圈子十分复杂,可谓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在单位,同事,上级,下级,客户;在家还有亲戚,朋友。这么多的人围在你的身边,难免会有一些争执来请你做一个执掌是非的判官。这是个苦角色,可有时,这种事对你来说又意味着得到或失去一些重要的发展机会。
怎样才可辨明是非?最好的办法是:“难得糊涂,明哲保身。”宁可装着糊涂不行动,也不要装聪明轻举妄动。
不管是作为领导,商人还是普通之人,有时候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倒能办成大事,解决问题。
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找人来判明对错。西方人会直言不讳:“甲对。”或者“乙对。”而聪明的中国人却会说:“都有道理。”而不会把心里想的说出来。因为中国人知道,日后与甲、乙二人还要见面,如此回答岂不讨好了一个而得罪了另一个?
若非要害问题,难得糊涂是一种做人的大境界。糊涂难得更是几十年才能修炼出来的真品行。老子说:“无为无不为。”我们说:无可无不可。西方人是二分法,我们是三分法,除了对与错,是与非,我们还有第三种判断,既非对,又非错。
做人,生活,经商,为人处世,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明明白白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某种特别的考虑,说得含含糊糊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
不过,含糊之法绝不能随便使用,它是在特殊情况下迫不得已的选择。切忌弄巧成拙,本想两边不得罪,却弄个两边都不爽。
此乃排名第二的潜规则:难得人糊涂,安全把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