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可是有一天,他对宫中繁华单调的生活感到很厌烦,决定出宫走走。他和随从们骑马奔向东城门,可没过多久,就看见路边有一位老人,他满头白发,双颊深陷,脸上布满了皱纹,驼着背,肋骨突出。释迦牟尼感到很害怕,急忙调转马头向南门奔去。可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个病人,双眼布满血丝,嘴上长满了泡。他已经衰弱得无法站立起来,只得在地上滚来滚去,痛苦地捶击着胸膛,并发出绝望的呻吟声。于是释迦牟尼又调头来到西门,远远看到许多人正围着一具尸体失声痛哭。最后,他来到北门。在这里他看到的不是老人、病人或是死人,而是一群沙门(出家人),每个人脸上洋溢着自得其乐的神情。释迦牟尼猛然领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变化无常,人的一生也充满了各种烦恼和痛苦,只有出家才能彻底摆脱这些烦恼。于是,他在29岁(或者是在19岁)时下定决心,偷偷逃出城外,出家成为沙门。但有很多学者认为,即使佛经中的说法大体可信的话,释迦牟尼出家也并不是因为他对人生的领悟,而是由于他的祖国迦毗罗卫国实力弱小。长期以来迦毗罗卫国一直是邻国拘萨罗国的附属国,时刻面临被吞并的威胁。释迦牟尼之所以放弃王位,是出于对这种痛苦政治现实的逃避。
释迦牟尼出家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多次派人游说,劝他回心转意。但释迦牟尼毫不动摇,坚持出家修行。净饭王无可奈何,只得派了懦陈如、跋堤、跋波、摩珂男和阿说示5个人去照顾他。他们6人一起四处游历,拜访当时著名学者,寻求人生的真谛,却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他们又来到尼连禅河边的苦行林中修行。苦行是当时印度十分流行的修行方法,就是通过减食、绝食、屏住呼吸这些方法来折磨肉体,减弱力气,最终达到精神上的自由。6年间,释迦牟尼和他的同伴们终日在苦行林中打坐修行,连刮风下雨也毫不动摇。但6年的修行毫无收获,最终释迦牟尼决定放弃苦行。他走出苦行林,在尼连禅河中洗去6年的污垢,又吃了一个牧羊女献上的乳糜。在恢复了体力之后,他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7天7夜之后终于大彻大悟。80岁那年,释迦牟尼因为吃了铁匠纯陀奉上的食物,中毒腹泻,在拘尸那迦的两棵娑罗树下逝世。佛经中对释迦牟尼的描述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呢?虽然佛教徒们坚信释迦牟尼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人,但大多数学者一直怀疑释迦牟尼只是佛教徒们臆想出来的一个人物。然而,随着考古新发现,人们的看法正悄悄发生转变。1898年,在迦毗罗卫遗址附近的一座古墓中挖掘出一把舍利壶,上面用公元前几世纪的文字铭刻着:“此为佛陀世尊之舍利壶,为知名释迦族人与其妹妹、妻子所共奉祀。”“舍利”就是释迦牟尼的遗骨,被教徒视为圣物。在吠舍离遗址,人们也发现了舍利瓶。此外就连我国也多次发现释迦牟尼的舍利。现在北京西山的佛牙舍利塔内,就珍藏着世界稀有的佛牙舍利。1981年11月,在北京房山县云居寺的雷音洞内,又发现了两颗佛舍利。而1987年5月,人们在重修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时,也发现了佛指舍利。
看来,释迦牟尼也许是真有其人,只是后来在传教的过程中,他慢慢地被人神化了。至于古代神话小说,完全是在“神化”的基础上再加以艺术想象和虚构,自然另当别论。
历史上有耶稣这个人吗基督教自创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与佛教、伊斯兰教齐名为世界三大宗教。
作为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是否确有其人其事,诸家看法不一,论点各异。耶稣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这位被现今数以亿计教徒信奉的“救世主”是一位凡人,而不是神明。基督教是公元前1世纪时,由一位生长在巴勒斯坦的拿撤勒族人耶稣创立的。他本人后来被基督徒崇奉为“上帝”,即“基督”。
耶稣的家坐落在巴勒斯坦北部伯利恒地区的拿撒勒小镇。他出生于公元前1世纪初叶,父亲约瑟是一个木匠,母亲名叫玛丽亚,耶稣是他们的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弟妹。耶稣自幼没有受过传统的正规教育,社会是少年耶稣的主要课堂。他虔诚的父母每年都去宗教圣地耶路撒冷诵经朝拜,耳濡目染,耶稣了解巴勒斯坦和外部世界的情况,获得丰富的知识涵养。著名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弗斯在《犹太人的古代事迹》一书中称赞耶稣“是一个全心信奉真理、有智慧神迹的人”,后来,耶稣召集了十二个门徒,云游四方,奔波传教于巴勒斯坦各地。耶稣在下层劳动人民中宣扬“天道”,号召民众要把巴勒斯坦从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重建繁荣昌盛的希伯来大卫王国。“叫有权柄的失位,让卑贱者高升;叫饥饿的饱食,让富足的空手;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自卑的必升高。”在犹太人民的心目中,耶稣既是先知先觉的圣人,又是大卫王国的皇位继承人。根据记载耶稣生平事迹的《四福音书》,耶稣及其门徒的布道说教反映了当时下层人民的苦难,激励了人们的斗争意志,指出了人民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天国”,他给广大群众带来了福音,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群众抗议活动。耶稣的一系列活动,遭到犹太当权者的抵制和打击,终于被捕送交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庞迪俄·彼拉多,后来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东郊橄榄山的十字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