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文学名著 >世界名著速读 > 第一五章
第一五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801  |  更新时间:2012-08-20 16:59:52  |  分类:

文学名著

第15章

《涉江》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这首诗是屈原晚年的作品,是作者在流放时溯江北上途中听到楚国灭亡的噩耗后所写,全诗渗透着作者亡国后的悲伤愤慨的感情,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爱国情怀。全诗可分为五段:第一段述说了自己崇高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并交待了涉江远行的原因。通过“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戴着直冲云天的高帽子,披着明月宝珠佩上美玉)的描写,诗人比喻自己不同流俗和光明高尚的志向。但“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世界混浊无人能知了我),诗人高尚的情操与理想因此和现实世界的黑暗与腐朽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借助“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我同舜帝一起游览玉树园圃,登上昆仑山美食玉树之花的幻想),诗人表达了自己崇尚理想的强烈愿望。既然为浊世所不容,诗人又决心远行,“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吾将济乎江湘”(可叹南蛮无人了解我,我便在清晨渡过湘水长江),交待了他远行的原因。

第二段从“乘鄂渚而反顾兮”到“虽僻远其何伤”。诗人在“秋冬之绪风”(秋冬使人凄凉的寒风)中“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鄂渚回头眺望),对家乡故土流连眷恋,不忍离去,就连船也是“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慢下来不肯前进,只是在漩涡中打转回旋)。此时此景,诗人几乎是时时回首,步步生哀,悲伤之情难以抑制。不过,“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只要我心地正直,哪怕被放逐到天涯海角又何妨呢!)第三段写道“云霏霏而承宇”,描述了诗人苦闷和彷徨的心情。作者首先以恶劣的地理环境来比喻和形容自己抑郁忧伤的心情,即“深林杳以冥冥兮”、“山峻高以蔽日兮”(山林茂密幽暗阴深,山岭高峻遮住了太阳)。接着,作者又以潮湿阴冷的气候条件来衬托自己独处深山的凄凉冷落的心境,“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山下阴沉沉云厚雨多,大雪纷飞茫茫无际,阴云密布笼罩着天空)。第四段写道“固将重昏而终身”,抒发了诗人悲愤的心情和同邪恶势力势不两立的坚定决心。“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居乎山中”(可怜我的生活毫无快乐,一个人孤苦零丁独居山中),“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接舆愤世而剃发,隐士桑扈穷得衣不蔽体。伍子胥遭到灾殃啊,比干被剁成肉泥)。

诗人首先把自己的孤独苦闷和古代人物的悲惨遭遇联系起来,说明了自己热爱祖国的崇高信仰和对邪恶势力的憎恨。诗人接着又说:“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我不能改变理想而随波逐流,宁愿忧愤痛苦穷困弱生),“予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我要坚持正道毫不犹豫,宁肯终生处在黑暗的境地),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始终不渝的品格和同邪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决心。第五段是对全诗的总结。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如“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鸾鸟和凤凰越飞越远,而麻雀和乌鸦却在屋前筑巢)等来进一步说明“阴阳易位,明不当兮。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阴与阳倒转,时令失常。忠贞不二反而失意彷徨,我得赶快远走高飞),揭露出楚国朝政的昏乱和统治者的腐朽。

《国殇》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它是一首悼念祖国阵亡将士的诗篇,或者说,它是一曲追悼为国牺牲的战士的祭歌。全篇总体上描写了战士在强敌面前奋不顾身、死而无悔的英勇战斗精神。“车错毂兮短兵接”,战斗到了异常激烈的阶段,双方战车交错,短兵相接,但是“旌蔽日兮敌若云”(战旗遮住了太阳,敌人如云一般涌了上来),战场上出现了敌众我寡的局面。由于为正义而战,战士们非常勇敢,“争先”冲锋,同仇敌忾,但由于十分不利的形势,致使“霾两轮兮执四马”(车轮陷进泥坑战马不能前行),最终“严杀尽兮弃原野”(战士全部战死尸横荒野),楚军伤亡惨重,最后失败了。

在交待了战场情况后,诗人又给予阵亡将士以崇高的礼赞和深切的悼念。“出不入兮往不返”、“首身离兮心不惩”(战士们离家出征时就没想过再回来,虽然身首分离却毫无怨情),诗人首先颂扬了战士们为抵抗入侵之敌而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字里行间寄寓着对将士们的无限崇敬。“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英勇异常又很英武,始终坚强不屈不可欺凌),诗人又进一步地赞扬了将士们刚强勇敢、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在诗的最后,诗人由衷地高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身体虽死但精神永存,威武不屈也是鬼中英雄),赞扬了为国牺牲的将士,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