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男生小说 > 玄幻小说 >灵魔大陆 > 第一卷 完结后小结
第一卷 完结后小结
作者:罪之徒   |  字数:10529  |  更新时间:2015-07-29 04:26:42  |  分类:

玄幻小说

以下文字都属于不计入字数稿。所以作者未作任何整改、措辞、或者语法上的修饰。。慎重阅读。.....还会有错别字..许多~。

第一卷完结了;恩,或者说作为铺垫作为故事背景的内容终于介绍完了,然而从作者本人的角度来说,这一卷仍还是有许多遗憾的地方。它有些不足也,更有些空洞。转折的地方总归有那么一丝生硬。

这要说其实本书原始的背景设定要庞大许多,原本的剧本作者是计划多国同时展开的。如同尤金有柯荷林的故事一样,其他的帝国也正做着,他们正在做的事情。那会是很饱满的一个情节。不过作者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了,因为那样太冒险。真的那样做预计将会有60左右个章节。差不多从来没有小说敢那样做。因为作为故事背景描述而言,当你为了去阐述一些东西、为了将一些特定的人物事物带入,每隔3——4章左右总会难免产生一个较为枯燥的章节。相对的如果写齐60章,那样也将产生了10几个章的枯燥章节,但故事与却是零展开,作者认为将造成有许多人会对书失去性质。又尤其是对我这样的新人,我觉得多数的读者可以想象的,对作者都是一种缺乏信任的态度。

后来作者决定从原本的60章里选取了20个章节。把他们作成了现在的这样的线性讲述。有些快,也有些急,因为玩缺少互动会就像是一个人左手在跟右手游戏。虽然这样说着,但二十个章节的背景叙述,细想想还真是恐怖呢。

好在这一切总算是值得的,因为无论在描写上有着这样的,那样的缺点怎样。但是从背景的构成来说。这些的信息量确实已经足以用来支撑角色了。从第二卷开始你们将看到一个个真正的,就是活在时代下的角色。有血的,有肉的。有他们的情感,他们在自己对应的社会角色里,做着他们各自正在做着的事情。

什么意思呢?角色们不再是如同以人物带入剧情时那样,一开始就只得是一个一个不明所以的人。而他们做着一件件不知所谓的事。说好听了,叫主角出场皆呆萌。说难听了,算了扯远了,也不说了,,....。

从第二卷开始,将会是很爽的阅读体验,因为没有人物的乱七八糟的介绍。读者会发现。原来我们看小说时,那些大篇幅的人物描写是多么的毫无必要枯燥而又乏沉。原来角色甚至可以完全不必去介绍他们,因为最好的介绍就是他们活在时代下扮演的不同的身份。

剩下一是一万字的杂谈。也可以说毫无加工整理过的罗哩叭嗦,一些想交代的东西。

你看或者不看,反正作者也好了:)。

这不是一本打怪升级的书,所以书里面的武力上阶级概念会有些许模糊,所以这次趁小结大致给各位读者交个底。目前出场的最强人物是利奥波德·西奥多已经算是神话级别了算他十阶后再N的实力好了。其次就是坎德拉。首先他是一个极为优秀的人才会被任命校长职位,第二因为人家是校长做的就是教育工作,因为这样的身份他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武学的进深上。然后是关于武力的概念。级别的概念。就比如说一个圣阶(十阶)的人,他在战场上主要扮演的角色是依靠在周围人的作战配合下,然后再凭借自己可以在一个突破点上施加的一种压倒性力量,以此起到一个他人所无法取代的位置。如果将一个圣阶单独的放出去和一群人打。那么本书里的概念是他最多同时对敌50——100个三阶到四阶的人(刺客大概100——300人左右但因为独特的修行方式也令他无法适应军战)。为什么会有一倍的人数差异,首先说刀剑无眼,古时候练武的人也说双拳难敌四手,想象一下10把武器从不同方向刺过来,总不能指望英雄们吼一声就震退了吧。强者也是肉长的,在这种情况稍有不慎,或出现了一个没法破去的死局,那也只有死的份(即便拳王泰森不是也被远不如他实力的对手击中过换成真刀真枪不就是死了)。而一百个肯定就是上限了,生物就从来都是易疲劳的,个体的力量上也许间通过武学的修为大幅增进,但疲劳通常也会成为生物最不可抗拒的弱点,尤其是在大幅度的去爆发力量的时候。这样的设定差不多是符合生物基本特性的,我也正是觉得这样的设定,人才真的算是有血有肉的。生物可以个体强大,但这种强大的根本是去扩展一个生物体自身所具备的潜能,但始终不脱离种族的概念,有潜能就必然有约束性,潜能总归有极限,一个生物个体能力注定不可能超越他所在的种族太多。而实际太超凡脱俗就其实没什么意思。一个人升级升到顶无非就是打神仙,那神仙世界又有高低上下,又从普通神仙打到佛祖,再然后呢,就得打到外太空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觉得这样无休止的循环有意思。我相信现今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也交代一下柯荷林·迪纳元帅本人,因为他是本书王国线的重要构成部分。他特殊的身份,身上更担负了几千万人性命的重担,这一切才使得迪纳这个人只得用他所有的生命去说谎去演戏。一个人若求尽忠为国,那么他就必须要斩断自身所有的情愫,这点我认为算是出于人性上易于动摇的的无奈,并不代表残忍。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一臣不侍二主。于乱世能永远明确自己立场的人便是真英雄。关于战斗力,首先他是一个有能力去达到圣阶的人,但也因为所处的身份,所肩具的使命。作为一个忠诚的个体,他所作的一切出发点是以达到且完成目的为首要。他除了帝国元帅的身份还要去做一个商人,一个军事家,还有一个要处心积虑随时警惕四周,用尽脑力谋划行动的间谍。然后这个人还得花时间去睡个觉吧。然后还得花时间去为周围的人,塑造一个符合自己身份的形象吧。所以对他的战力设定是七阶暗金骑士。但实际他还有一件必要的事情,就是为了整个庞大的计划保全自己的性命。这样他必要的再去花精力去学习一些保命,或者说阴人的招式。这些术法并不能正面对敌,但却能够靠着脑子与对方的不备,在使用得当的情况把强过自己许多的人阴死。且这种本事对于冲锋陷阵的时候是毫无用的。

五国的国王实际上他们也同样是伟大的英雄,其实最大过错也不过是他们是那个还想将自己的成功更向前一步的英雄。他们后来也都是圣明的君主。那么他们辖地的子民必然也爱戴他们的王。因为是他们的王和这些王的先辈们在这块土地上建设财富,又赐予了他们富足的衣食住行,也使弱小他们有能力在这片土地上得以生养。不论政治如何,英雄们的追求和抱负如何。这些普通的人民他们是内心淳朴善良的。受其恩惠,就应当内心懂得予以感激。说难听了反咬主人的人,狗都不如。这不是一本辩明对错的书,我书中虽然涉及对错。可我观点中的对错从来都不过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我也希望在我的世界里,在不同的角度放入不同的镜头,把世界解析得更清晰一些。同时也希望尽力的去摒弃一些由于主观视角带来的善恶观点,反正我认为那是不好的。也许有人会质疑既然都是英雄为什么不选择和平。我的观点是和平是来自于战争洗礼后得到的产物。可惜干净的东西也注定了它会被一点点重新玷污。战争的源头是什么?这世上哪怕还有一个坏人就会在他的影响下带来难以估量的压迫,直到有反抗,有人因为不甘屈辱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什么英雄想要做最终唯一的统治者?这其中必然有许许多数不尽的因素影响。而我给出的最符合英雄形象的结论是因为英雄觉得,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使他们相信在自己的的统治下可以为社会中每一个人带来好的利益。因为这个目标他们不惜发动战争,以几万万的人的鲜血为代价。客观的评价这个代价其实是很小的!。换个角度考虑世界如果失去了这些人,变得无规章无法制无政府那才是真正足以毁灭人类种族的灾难。你出门可能就随时会被一个比你强壮的打死。而弱小了为了报复也会在暗中变本加厉的奉还。

为什么不以和平的方式在有能力的人中推选出一个呢?因为做事的方式不同,意见就会相驳斥。条条大路通罗马,诸子百家的学术,至少也有十家是对的。而我所说的英雄,我定义为英雄即他们所有的人都是对的。这注定是一个很悲伤的事情,没有办法。因人的智慧多样性给人类带来创造,也因智慧的局限性为正确的人带来斗争。更可悲的是他们的想法和头脑,也注定他们无法去享受被上帝赐予的属于普通人幸福。古人说平凡是福,真的去想一想是很有道理的。所以请去宽容这个世界的英雄也去感恩这个世界诞生过的英雄,就像我前面说的是他们使弱小的我们有能力在这片土地上生养。

说道王权就不得不谈臣之的忠心,忠诚是什么?为什么柯荷林明知尤金王盖文要比拜伦王葛罗瑞亚优秀却依然选择拜伦?当今的社会因为时代不同,无可避免的对于忠诚的概念在大众中似乎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忠诚打个最通俗的比方,那就好比你不能因为别人的父亲比你的父亲优异就背叛自己的父亲……。而说道这里作者特别希望其实单独谈下何珅这个人。因为他是在我去创造柯荷林这个角色时脑海中想到最多的人。在我的思维里这个人应该是被历史误判或者被有意冤屈了的人,因为他身上有太多的于记载中不合人之常理的事情。当然作者不是想说无关的东西,实在因为本书中有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就是忠诚,作者很想努力的通过下面的文字将作者对于“忠”的观念传达。

重申下,毕竟只能算是一些心中的杂谈,没有细致的整理过,逻辑上多少有些混乱。还望见谅。

我认为何珅当是一个极忠心的人,他为皇帝敛财,他为皇帝治国,他为皇帝督军,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历史上真正的和珅是一位学富五车,通读史书的人。在文采的造诣上何珅在乾隆掌政的时候,何珅无疑也是最高的一位。在修办四库全书时,和珅虽然是作为督办,不太参与编写。可当时其他的官员都是敷衍应对了事,只有和珅算是尽职责尽力,书中有极多的错误都是和珅找出报明乾隆帝的。关于这点想细致了解的人请百度和珅与四库全书至于其他的说何珅如何有才气的东西我也不在提了,第一百度都能找得到,第二复制过来也没什么意思。

然后说说钱。我所知道的,伸手向大臣们口袋里拿钱的皇帝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崇祯,最后自己把自己吊死了。还有一个是乾隆,不过他是借了和珅之手。有人算过一下大概相当于当时清政府5年的财政收入。(一说11年都是比较靠谱的说法,只是两种说法谁真谁假就没办法考证了)

那我们来整理一下这个过程被记录的符合情理,和违背情理的事情。首先来正视一下历朝历代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不论什么时期,一个官员向他上级行贿,这是一件让他们绝对会拍着马积极主动,唯怕找不上门路的事。因为你行贿,对方受贿。这是交易,交易中下级官员不是自己的钱被强行抢走的受害方,他是属于收益方!他可以从中得到极大好处。但是一个皇上伸手向他的大臣要钱,性质就不同了。这相当于你的老板对你克扣工资。换来的结果就是你虽然敢怒不敢言,但却会不卖力的做事。我认为这点是一个太容易想明白的逻辑关系。所以我相信乾隆与和珅才会合演一出所谓的贪污剧。再看看何珅被任命的官衔,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清朝中央政府的关键。几乎所有皇帝在位统治都会玩制衡的招数。偏偏乾隆没有,如果乾隆不是对何珅出于绝对的信任,怎么为和珅会不断的加官加封,使何珅到了被人称作了二皇帝的特殊这样的位置。(近期看到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洪承畴还有乾隆帝把他列入二臣传的事情。说明乾隆帝这个人是极为看重臣子忠心的。这可以侧面的证明和珅能被重用说明他靠得根本不是讨好皇上,根本是对皇上的忠心)

说到贪,有一种说法是说乾隆知道和珅贪,也愿意让他贪污,这样表示何珅只是爱财但不会谋朝篡位。这tmd纯属无稽只谈,随便做个换位思考换作任何一个人,换作任何一个别的皇帝都好,有人敢说我放心让你去攒下相当于整个朝野五年的财政总和。因为这样证明你嗷嗷的忠心。这样我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让你掌管我的军队,通晓我朝军情。我虽然让你有能力可以分分钟搞死我,但你却因为贪财所以注定不会这样做。

和珅的贪的钱若是隐秘到也罢了,连乾隆帝儿子嘉庆那种能力极down的人都能看出来。在学识可以算是了不得的乾隆(虽然乾隆帝在诗词上的造诣不高,可他他做事和对事物的见解上还是达到了相当高度的人,具体他提出的哪些因为太多了还请感兴趣的读者自行百度)会这点帐都算不清楚?

还有一点就是和珅为何贪,这点也说不过。还得说和珅是为通晓历史的人。说明他太清楚每朝每代的衰败过程。唐三百年,宋三百年,元一百多不到两百年。而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开始显露衰败的迹象。他贪了这么多钱,和珅自己又不是一个追求奢侈享乐的人,他不花,留给谁花呢?他自己的子孙是注定花不掉这笔钱的。全世界唯一有有能力又有需要花这笔钱的人是一个在朝政衰败时新立的帝王嘉庆,或许正是因为有前朝崇祯当时穷到尿血的事迹作为警醒,乾隆才会在自己帝国开始展现衰落及时为他的下一任儿子进行储备。这里附加提一点乾隆帝一生中共有六次去过帝王庙(把历代皇帝拿来供拜的地方)他还专门将崇祯皇帝这个原本不在庙里皇帝重新列入帝王庙。说明他对崇祯的一生事情看得极为透彻。也正是这样他才为自己的s.b儿子敛些钱财完全合乎情理。要怪就是嘉庆太蠢。

说道嘉庆蠢,就得提一个真的奸臣。即是刘墉,刘墉在讨好嘉庆,最有名的就是为嘉庆把皇帝玉玺给要来然后受了重用,然后呢?然后嘉庆干了一辈子荒唐事情刘墉个贱人就在那迎合拍马屁。刘墉这个人绝对是t.m.d一个被历史剧胡编乱造后被人误读了的贱人。不信你可以百度刘墉看看,他一辈子墙头草,鸡鸣狗盗投机取巧之辈。开始就是费劲心思想取悦乾隆,乾隆没怎么买他帐就是了。后来跟着嘉庆可以说正经的好事一件没干过。“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兹以无人,擢升此任”这些出自皇帝口中的评价才是他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乾隆后期朝纲腐败,可以自己去拿西方的同时期对比一下。说相似度超过70%应该没任何问题。统治者的兴衰或许是无法避免的。问题是能找到正确性地推动历史前进方向的。他才是让时代在向前发展的人。窦娥冤不冤那是胡说八道的,乾隆帝才是真冤枉。

再看和珅做过的事情,拿一个有争议的议罪银来说吧,我们现在社会提倡反腐,所以一直对这个不遗余力去贬低。议罪银我看来是一种相当有学问的高利贷模式,最值得深思的是这种高利带偏偏只借给那些....有能力的人!。他们的能力之强就是可以在他们的管理下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国家机构。那个时候可没有如今这样便捷的信息,通讯。管理一个国家的难度可想而知。。百度上的说法是议罪银加速了那些贪官们敛财的力度和速度,加深了清王朝腐败的速度。但是一个人能贪多少?说白了谁也不傻,尤其是那样的动荡的年代,贪够子孙三代够用就得了,树大招风,怀璧其罪的道理古人比当今的人明白得多。尤其那些不大不小的官,谁愿意贪多了搞个抄家,抄斩什么的。所以当时的官员们是不会贪下太多钱的。因为议罪银的形式是借给当时的官员,而当时的执法可又是极严厉的,如果你因为交钱而造成了地区治理不当,或者造成了别的的国家损失。那么你的罪就更重,需要支付的议罪银就更多。这就相当于高利贷的利滚利。那么即便作为一个字都不识,只要勉强实数的小商小贩,他们也会明白是让利越滚越高到自己无力偿还,最终带上全家一起死;还是适可则止,一边励精图治,在罪于罚之间去一平衡。同时还要小心不要搞太多钱。以免被小人盯上,被举报上去还落了更重的罪名。如果答案是是后者,那么得利的还是国家,乾隆帝又收到了钱,国也被有效的治理。对于君来说臣最恐怖的不是贪,是臣在破罐子破摔。或者没有建树只图尸禄保位。要是以人性论,第一代的臣子才是最贪的,他们生平中第一次见到了数不尽财富,论贪腐他们才是到了沉溺其中无可自拔的一群人,可第一代的朝政偏偏又是最稳固的。不是因为他们能力比后世的人强,而是皇帝把担子扔给了他们,做不出成绩,没有成绩那就是要杀头。工业时代人们是最贪婪的,因为那时的世界诞生了数不尽的财富,可以让商人,让帝国尽其所能的去贪婪。或许是民不聊生,但时代不可否认是在以最快的速度飞速前进,按照马洛斯的基本需求说,不管是金钱还是为了寻求自我证明,还是为了填补不断膨胀的野心。其实都是人前进的动力。让人可以用付出收获回报,就必然会在社会上崛起大量的有能力的人,在各个领域内去开阔去创造,他们满足自己追求的欲望,同时实际上也去大力的推动社会文明的前进。所以贪腐只是对民众的说词,朝臣因太平而日益慵懒导致他们无法满足时代的境迁才是一个王朝落败的根本原因。(ps:有很多官宦和皇帝被称为励精图治,其实结果就是搞得一团糟,因为不管再努力因为用的方法是有病的,失败也就成了因果相连的必然。)我们用道德去评价活在那样时期的人民一定是疾苦的,社会是黑暗的。伦理被遗弃,大量的负面情绪会存在社会,还有反抗,有起义,有革命?。可革命你如果去正视它的本质,它就是一种毫无廉耻的抢夺,是将别人的付出和回报夺为己有,是强盗的行为,也是一种取而代之的贪欲。说起那种年代一定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不愿意活在那样的时期,也就是说它被世人唾弃、咒骂的。可真理有却很残忍,改变时代的人恰巧是少部分人。说难听了民是否聊生不是根本,国富了才证明一个政权的牛逼之所在。如果嘉庆坚持走他父亲的路线,我认为他有非常非常高的几率是可以复制西方的工业文明的。或会诞生一种相似的路线。当时西方和中国差不多处在同一水平线。在不用好坏去评价历史时,那么每一段历史从来都是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的产物,是合理的东西。

遗憾的是在西方选择接受的时候,中国因的特殊政治制度条件下,嘉庆却选择了把前进扼杀,用他个人的臆想去推出一系列有违历史发展必要性道路轨迹的政策,后来中国的落后和嘉庆本人的愚蠢是脱不了关系的。使文明停滞,或使文明倒退,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就必然要用以后的时间来偿还,因为文明和发展同样不是空中楼阁。

乾隆年间其实天下算得上是盛世。偶有什么起义的,进犯的其实都是小打小闹。屁大点的排场,可这么大的朝野就必须要养足够多的军队(ps:因为如果你敢养少了军人,不但那些有能力的大国会来打你,连小的阿猫阿狗也都会不安分)。那么这时最大的能够威胁清政府的人实际上不是外人,而是当时清政府掌管军权的第一人章佳·阿桂。关于何珅有这样一个记载乾隆四十六年何珅前往甘肃指挥镇压起义军。将一场明明打胜的仗不但打败了,还使得一位名叫图钦保的将领被围困致死。

仔细的翻看过那条记录,你或许发现一些细节。当时正式是章佳·阿桂军事上掌控力达到最巅峰的时刻。阿桂向何珅责问过失的时候,其余武将的表态上看他们和阿桂是一条阵线的。而和珅前去指挥的时候众武将的表现确实是不买账,不配合。这个其实特别有深意。千万可别忘了和珅代表的才是皇上的派系。阿贵是军阀势力。

所有人犯的最大的错误其实是对于外界传来的信息只用耳朵听来,而不去辨识,再然后就那么想当然的去把别人想傻了。不妨做一个简单的复盘,在优势明确的前提下,能够把一场胜仗打成败仗,同时又成功害死一员武将这绝对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其实这应该是在阿桂风头正盛的时候何珅站出来给阿桂的一个警告——“我虽然不能杀你本人,可我因为有皇上的委任,所以我却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杀光你的亲信。(图钦保应该还算不上重要的亲信,更多是警告)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让你的亲信去名正言顺的送死。我最多不过是指挥不当的职责。要知道后来的乾隆没有怪罪和珅,一如既往的加官,加任,而且至退朝让位前还在重用和珅,这不但说明乾隆对和珅的忠心有绝对信任,更能说明其实乾隆帝根本没有对和珅能力产生过任何怀疑。

复盘一下和珅,当时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他用了一个分兵的方法,又让分散的部队的延着山路绕无用的圈圈。说白了形势到了那么清晰的程度,这可以算是打败仗唯一的方法了。玩过战略游戏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概念,我方用用十辆坦克去冲对方十个步兵,怎么能输,怎么能赢这点我们都知道。我是不会相信一个饱读诗书,(据历史记载和珅古书的注解能倒背如流,能修四库全书学识了不得的好吧)。又被任命军机大臣的何珅,还被派往前线任作战指挥的和珅,他会是个连一本兵书都没有看过的人。等阿贵晚年回京乾隆帝虽然名义上封他首席军机大臣。可实际上却又不是他在掌权。可以说此举措即保全了这个人的名声和自己不辜负朝臣付出的名声,又对阿贵这个人成功的夺权。(历史上这样的功臣差不多就是被杀了,许多皇帝都要落下杀功臣的骂名,唯乾隆从来没有,这靠得那就是和珅一个人在撑啊。试问历朝历代谁能做到?)杀一个边缘的三等侍卫的小将,打一场小小的不印象大局的败仗,却可以以正君威,不要说一代明君乾隆,这样合算的买卖换作你做不做?

说说嘉庆有没有可能搞倒和珅吧。他要真是一位有能力的帝王说他就把和珅杀了抄家了不排除有那么一丁点的可能性。但实际上你看看这个在位做过的蠢事,搞了一系列什么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想想真正起到了什么影响。满朝文武因你信口开河的几句话就改头换面了?就有持无恐什么都敢说了?你随便翻,相信这种胡话的傻子,没一个是得了好死的。他做了什么?他成功的在整个朝纲内制造了紧张、不安的氛围,让所有大臣看不懂这个二逼皇帝要搞出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励精图治,可!但是....一个皇帝如果把这个东西挂在嘴上意味这个皇帝要杀人了。看谁不爽,看谁是奸便要杀谁了。说通俗点吧,一个皇帝怎么可能有能力去分辨满朝文武,几万人的忠奸善恶,那就是皇帝想当然的,但抓到了任何风吹草动就直接开杀。所以当时当时应该是一幅人人自危的景象。这个时候的官员又在干什么?必然保全自己身,每天不是忙着治理天下而是每天去想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赶紧去装饰,掩饰。所以我认为那些年的清朝的发展不光没有进,反而是在倒退。后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那些烂事所有的评论都在骂,也就不说了。如过要我对这个人下一最直观的定义,那就是连金三胖子都不如,至少人三胖子还知道给自己套上一个全民偶像的光环。我相信和珅是甘愿就随乾隆爷去了。两个人在一起那么久,算得上亦臣亦仆亦友,,又能做到相互间如此信任的。可以说他们之间即使亲情亦是知音。他应当是真心是惦记着乾隆爷在那边没人陪着,伺候着心里难受。

说说何珅能捏死的可能性吧。中国废太子那其实屡见不鲜了。典型的可能就是成语掘墓鞭尸里提到的费无忌。考虑到乾隆帝不是昏君,和珅可以把乾隆揣摩得这么透彻,又能在他的官场生涯得到乾隆的信任,能力上应当是高出乾隆帝许多才可的。废太子的事其实这么看吧,有一半是出于当时皇帝的个人喜好,有另一半应该也出于当时朝臣的一种隐秘的心理暗示。综合考虑一下再不济乾隆在位时,和珅能废掉嘉庆的可能有30%以上。

太上皇驾崩,以嘉庆那种弱智三天可是就能搞死和珅?荒唐!什么叫权倾朝野,何珅二十岁就能得到一位明君的赏识,又在人生的至高点活了大半辈子,还权倾朝野,还富可敌国,还军权在握,三天就被一白痴弄死了。滑天下之大稽。还是那句话,嘉庆要是稍微有一丁点脑子也就算了,也就姑且算他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是,只是历史在概率上开了一个玩笑。问题是这嘉庆就是一彻头彻尾的脑残。

然后说说何珅的三首狱中提诗吧,它们要么是被嘉庆找人写来安在和珅头上来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要么也是和珅与嘉庆帝配合下演出的一场戏。有人对和珅的一个评价是和珅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被嘉庆杀死,暂时肃清了朝野的贪腐风气。问题就出在和珅为什么要写那么意图直白的诗,他说到底,诗里就是写了人生就是一场梦,太贪了就是被杀。梦的意思就是空无。这分明是告诫世人,你们别贪污,别学我。这东西怎么看都是政治宣传的手段。嘉庆迫不及待死命的要弄死和珅,然后和珅还说我给写三首诗。对你治理江山有大大的好处,不像话。

还有就是狱中写诗,这个我去查了下,古代没有哪个文人在狱中写诗的,你要是在大牢里对皇帝表忠心,那不等同说皇帝冤枉了你,惹恼了皇帝连坐你祖上三代不需要理由的。你要是骂皇上那更是作死的节奏。你要写认罪伏法?那大可不必,罪状上一条写的清清楚楚,你写自己的过错那是白费工夫。你说想你想弄得文艺点?我们知道以前的诗词是唱念的,作为如现在歌曲一样的东西拿来鉴赏的。世间但凡没有一个人愿意在任何场合去念你那个触霉头的东西。你要真写了,相当于你犯了重罪不安分的认罪伏法还在监狱里编顺口溜,唱rap。这也不像话。另一点,监牢应该是一个疏于清理相当污秽的地方。那里面脏的和茅坑没差。古人最重礼仪,被他们认为污秽的一些东西是极为排斥,唯恐脏了自己清洁。又或者你见过哪个文人墨客有去过茅坑题诗作赋的。下不去手的,你还让和珅一次性写三首。还都表达一个意思的。和珅表示要不是为点什么,谁TMD有这个兴致。

最后说一个吧,和珅精通四国语言,嘉庆要杀他他也不会看不出傻傻的等死。他可是揣摩圣意一生的人。都说伴君如伴虎,能活到和珅这么滋润除了乾隆的信任,还能降服满朝文武大臣,说明他本身对别人心思的掌握能力应当是极强的。想走怎么也走了,试问当时天下谁人敢拦和珅的去路。

有时,一些事情的过程和结果间的关系清晰明了。有时过程和结果却因为其中包藏难以示人的黑暗面被世间掩。人生如对弈,在我看来一个错误的过程不会诞生好的结果,如果没有前面精心的布置,一盘糟糕的棋局不存在反败为胜的可能性。有很多事也许在当时还不明显,甚至在数十年内都不明显,就如同下了一招暗棋。可继续再向后看,总会找到一个果对应了当年的一个因。最后的果是好的,哪怕一个被世人诟病的因,不要去想当然的忽略了联系。是要去正视。

对于和珅最终判死我更多倾向于乾隆父子与和珅共同团的一个局。嘉庆不是乾隆帝,他没有能力也没有胸襟可以去找到他的“和珅”。所以选了这样的方式来在当时整治了一遍朝纲风气。嘉庆可惜没脑子终究是没脑子。于是一个无能爱瞎搞的皇帝又赶上了一个动荡变迁最快的时代.....。

好了作者就说这么多。现在关于忠的概念要么是被要么就是被遗忘了,要么混淆了,要么被歪曲了。毕竟这是一本和王国和忠诚有关的书。这些内容作者总认为应该提及一下。。最后如果读者觉得对和珅有兴趣的话。建议大家去看看百家讲坛里和珅的崛起里面把和珅这个人的生平事迹算是整理的最完善的,也算是分析的最合乎情理的。虽然还是在最后做了一个中国式的总结.....。

所谓中国式总结呢,就是在中国做学问的,不论是谁最后都要奉迎一下,上一个做同样学问地学者的观点。简单说都是一个圈子的,你如果学问做出来拆了别人的台,那大家以后就不带你一起玩了。。好了,这个问题也言尽于此。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