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皮的普京拥有一颗博爱之心
名言
现在的社会,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除了平等的信条外,再没有别的基础。
——法国皮埃尔·勒鲁
故事
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俄罗斯第三、第四和第六届总统,曾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2007年年度风云人物。
普京于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德堡市)中心巴斯科夫胡同的一幢五层楼的大杂院里。这幢楼很简陋,没热水,没洗澡间,厨房很小,还是公用的。楼梯一侧有锈迹斑斑的铁栏杆。楼道里经常有好多老鼠出没。普京和他的小朋友们常常用棍子驱赶老鼠。
普京的父亲参加过卫国战争,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一条腿落下终身残疾。战后复员到列宁格勒车辆厂,先后任工长和车间党支部书记。母亲没什么文化,做过清洁工,夜间为一家面包房接货。后为某实验室洗试管,还在某寄卖店当门卫。父母在41岁的时候生下了普京,所以普京被称为“迟来的孩子”。作为家里的独苗,普京自幼就受到全家人的疼爱。
普京是8岁开始上学的,像许多孩子一样,普京不大愿意上学,他更喜欢跟小朋友们整天在大院里玩,但又不得不走进校门。学校就在他家住的那条胡同里,到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起初,每天的第一堂课普京差不多都要迟到,而且冬天他根本就来不及好好穿衣服。
由于他根本不喜欢上学,所以,每次在做练习题的时候就什么也做不出来了。于是,他就想尽一切办法去偷看邻桌同学的练习题,而且,每次都能够偷看成功。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他经常会钻到桌子下面,等到老师发现的时候,他就会告诉老师自己的钢笔丢了或者是铅笔掉在地上了。
然而,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又会到学校的各个楼层对整个学校做一次课间视察。就这样,在上四年级的时候,绘画和音乐全都得了2分,使得在升五年级的时候费了很大一番周折才升了上去。然后,他又在街头交了一些流氓朋友,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抽烟、说脏话甚至还喝酒。在普京看来,这些人说话很有意思。不过,他最后还是对这些人产生了反感,于是,就离开了他们。
和普京一个班级的同学们都是在三年级就当上了少先队员,而普京直到六年级才戴上红领巾。有一次,整个班级在集体农庄劳动之后被送到了列宁格勒。临走之前,德米特里耶夫娜老师要求学生们发一份平安电报。所有的同学都给老师发了一份平安电报,而普京却这样告诉老师说:“列宁格勒的天气杀害了普京。”
在八年级的时候,普京在一次毕业晚会上和别人打赌自己能够吃下20个馅饼。结果,20个馅饼倒是吃完了,而自己却坐在那里撑得不能动弹。
普京虽然十分顽皮,但却明辨是非,具有很强的平等观念。一年夏天,德米特里耶夫娜老师一家到南方去。在普京父母的请求下,她也带上了普京。他们在那里租了房间住下来。第二天早晨,房东家的母猫下了一窝猫崽儿。可房东的太太很喜欢干净,认为这些猫会把自己的房间弄脏,就把所有的小猫全都扔进了泔水桶里。
房东太太的举动正好被德米特里耶夫娜老师的女儿看到了。她赶快跑到普京的房间里面,把普京拉了出来,让他去把那些小猫给捞出来。结果,在捞上来以后,有两只小猫已经死了,另外3只被救了下来。
普京对房东太太的行为非常气愤,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甚至还帮助她从商店里拿东西回家。然而,有一次普京在外面给老师全家买来了一根香肠,切开后大家就坐在那里吃。女主人看见他们在吃香肠,就来到普京身边用乌克兰语说:“我多么想吃香肠啊!我可以加入吗?”
德米特里耶夫娜老师刚要邀请房东太太坐下来吃香肠,话还没有说出来呢,普京却马上拒绝了让房东太太坐下来吃香肠。德米特里耶夫娜老师觉得不太合适,就在房东太太悻悻地走了之后,问普京为什么不让房东太太吃香肠。
普京回答道:“她淹死了两只小猫,她简直是个恶棍,我是不会请这些恶棍吃东西的。”
德米特里耶夫娜老师听完这番话,默默的点了点头,赞许地说:“弗拉基米尔说的很对,没有爱心、不懂平等之人是没有资格和我们一起吃香肠的。”
解读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但博爱、平等之精神也同样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带着有色眼镜看这个世界,认为世界上这也不公平,那也不公平。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大人的错。给孩子营造一个博爱、平等的生长环境,才能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更好地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名言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法国卢梭
故事
有一天,一家报社的记者来到一所在当地非常有名的学校采访。他问校长:“你们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好坏吗?”
“不,”校长回答很果断,“考试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除了成绩,更重要的,老师还要写详细的评语。”
记者又问:“那么对你们来说,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呢?”
校长看着记者探询的目光,半天才说出一句:“我们没有好学生、坏学生之分。”
记者惊讶地问:“从来不评好学生、三好学生什么的?”
校长坚决的回答说:“从来不评。”
记者又问:“学习成绩不好总算缺点吧?”
“不。”校长回答又是很果断,“有的孩子英语成绩不太好,可他进校的时候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他做了很大努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不能叫缺点,而叫优点。”
“那么,班里有班长吗?”记者又想起了好学生的另一个标志。不过在这里并没有发现孩子的臂膀上挂着几道杠的。
“班长是什么?”校长又搞不懂了。
“就是学生头,帮老师收收作业什么的,”记者抢着回答,“就是学生自己选的小干部,有时帮助组织些班级活动。”
“从来没有,”校长终于听明白了,说,“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没有小干部。如果需要的话,每个孩子都会帮助老师的。我们为低年级班级配备了助理老师,协助老师做些教具的准备工作。”
记者原本想问如何惩罚坏孩子,现在人家不分好坏,只好改口:“如果有孩子不努力学习,不完成作业怎么办?”
“经过鼓励和帮助,现在我们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许刚进校的时候有。学校培养他们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老师像他们的大姐姐、大哥哥、爸爸妈妈一样。因此他们都很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离开学校两天,他们就都会想老师想学校了。有的孩子从新加坡到这里读书,上二年级,他爱他的澳大利亚老师,甚至从此爱吃澳洲牛排。”
记者于是又刨根问底:“如果有的学生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怎么办?”
校长仍旧是不慌不忙地回答:“老师会找他谈话,从鼓励入手,比如师生间可达成协议,给几次机会,或许老师会问:‘你是怎么答应我的?’另外老师和家长也会很好地合作……最后问题都会解决的。”
“那你们有没有调皮捣蛋的孩子?”记者特别想知道他们学校到底有没有坏孩子,如果有,是什么样的?
“没有捣蛋的,有顽皮的。”看来校长是始终和他的学生坐在一条板凳上的。
记者并不满足,非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什么是顽皮呢?”
“比如有一次我们带他们去一个游泳馆游泳,一个孩子当着管理人员的面说:‘这是我到过的游泳馆中最差的一个。’我们给他讲了道理,这是不尊重别人,怎么能当着人家的面这样说话呢?后来这个孩子向管理人员道了歉。”
记者采访完校长,心有不甘,又到学生中间去体验。两天后,他发现,一切果真和校长说的一模一样。学校里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解读
俗话说,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和老师。孩子本无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每个孩子都像一张白纸一样。所谓的坏孩子也都是家长和老师培养出来的。只要以平等的态度,用足够的爱心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他们都会成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