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骗”出最优秀的孩子 > 假定孩子优秀:“骗”的黄金原则和技巧(四)
假定孩子优秀:“骗”的黄金原则和技巧(四)
作者:芦芩   |  字数:3338  |  更新时间:2016-07-09 15:09:08  |  分类:

儿童教育

7设定“合理期望值”,孩子才更能让你满意

期望值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设定的目标,如“希望他能够如何如何”。期望值对于教育孩子也非常有用,由此锻炼孩子能够树立良好的信心,并且培养出很好的处理事情的能力,而我们在看到孩子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的时候,也会由衷的满意。生活里我们常给孩子设定很多期望值,总是希望孩子能够达到,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设定的期望值是否合理,如果孩子的表现总是很“糟糕”,究竟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小敏正在读初中三年级,成绩中游,即将面临中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小敏能去哪所高中,爸爸想要让小敏紧迫一些。

于是,一天晚饭后,爸爸把小敏叫到书房,郑重地说:“小敏,你现在也不小了,应该懂事了。”小敏点点头,心想:又是敦促我学习的事。

爸爸继续说道:“之前爸爸对你管教太松了,你现在已经初三了,明年中考的成绩将决定你的未来,所以你必须给我考好,我给你下死命令,每次月考你给我提升十名,明年中考必须给我考上市一中!”

小敏傻眼了:这怎么可能做到?小敏支支吾吾地刚要反驳,爸爸摆摆手:“你不用跟我说了,人不逼迫自己一下,是不知道自己的潜能的,我是为了你好,从明天起你除了学习,其他的事不要干。”

小敏回到房间久久难以平息。第二天,她真的进入了奋斗模式,为了不让爸爸失望,她每天都认真学习着,考试成绩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距离爸爸说的每次提升前十名还有距离,几次达不到目标之后,小敏灰心丧气,甚至用交白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压力。

第二年的中考,小敏也没考上市一中,而是考上了另一所不错的学校,爸爸很不满意,对小敏大发脾气,父女俩的关系急转直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正是一种高期望值的表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都是出自对孩子强烈的爱可以理解,但是过高期望值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设定过高的标准,让孩子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即,会导致孩子丧失信心和勇气,逐渐地产生自卑,甚至在家长强力的压迫下心理崩塌,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也达不到你的标准,那我干脆不做了!长久下去,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

所以,我们要善于给孩子设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制定一个并不轻松同时又不特别难以达成的目标,这才是好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设定合理的期望值,才会让孩子轻松完成任务的同时增强自信,这样孩子就会容易做成功一些事情,再看孩子就顺眼多了。

孩子的成长有规律,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特点进行相应改变,那样孩子才易于接受,同时也会及时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

小杰的学习成绩非常差,爸爸妈妈用了各种激励的方法也不见效。后来,他们又想了一招。

这天小杰正在看电视,妈妈和爸爸突然提高了谈话的音量,妈妈说:“那个,我同事的孩子小美上次考试进步了十名呢,我同事高兴坏了。”爸爸说:“是吗?要是小杰下次考试也能提升就好了,只需要提升一名,我也会高兴坏的。”

“提升一名”这几个字烙在了小杰的耳朵里,他心想:哼,不就是提升一名吗,那还不简单?于是就像模像样地学习起来,再次考试一下子提升了五名!

这可把小杰全家乐坏了,从此每次提升一名便成了小杰的目标。当小杰成绩越来越好之后,一次小杰对爸爸说:“爸爸,我的同学都说你对我的要求太低了,每次才要求提升一名。”爸爸说:“你每次提升一名我已经很开心了,如果目标定得高了你的压力太大,可能就会不喜欢学习,那就有违我们的初衷了。再说,成绩越好,提升一个名次越难哦。”

小杰高兴地抱着爸爸说:“爸爸,你真好,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还有着不同的天赋和兴趣爱好,比如有的孩子算数能力比较强,有的孩子文字功底厉害,所以在设定合理的期望值的时候,不要忘了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将让大人和孩子双双受益,同时要注意不要把别人的标准拿过来,也不要跟别人攀比,比如当别人的孩子达到某个目标的时候,强迫自己的孩子也达到,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掌握期望值最合适的度,并随时根据孩子的能力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当我们给孩子定下一个合理的期望值,而经过一番努力达到后不仅我们高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这成功的喜悦。

8旁敲侧击,尽量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俗话说:“将门无犬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并不一定是“将门”的教育有多好,而是孩子从小在刀枪棍棒里成长,耳濡目染,在大人的熏陶下自然也变得骁勇善战,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影响,可能你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它确实存在着。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不小心都摔倒了。

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起孩子,非常心疼,对孩子安慰道:“宝宝,摔疼了吧?没事有妈妈在,别哭,一会儿就好了。”妈妈说完,孩子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

而另一位妈妈则是慢慢走过来,非常淡定地说道:“没关系,自己爬起来。”结果孩子就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跑去玩了。

同样是摔跤,为什么两个孩子的反应不同呢?是一个孩子性格坚毅,一个比较脆弱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前一个妈妈紧张不安的言语引爆了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这就是消极暗示。第二个妈妈则用淡然平静的态度暗示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结果孩子就自己爬起来了,这是积极的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多种多样,包括语言、手势、表情,甚至房间的颜色格调等,这种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比起说教更能够融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能有效避免说教带给孩子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让孩子在无形之中改掉错误,并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成长意识,也就是说一个鼓励式的眼神要远比许诺给孩子奖励更有效。

孩子天性单纯,所以非常容易被暗示,可塑性很强,我们可善用一些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的暗示,将孩子引入一个积极健康的方向。

家长的一切行动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孩子会有模仿我们行为的倾向,所以用我们的行动进行暗示是非常好的办法,这一点很适用于公共道德和日常生活。如在排队的时候告诉孩子买东西要排队,在公共场合要求他不乱扔垃圾等,这些行为都将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

田秋即将中考,他非常紧张,生怕自己考得不好,辜负了这么多年父母含辛茹苦的培养,于是整日坐立不安。

其实田秋的父母早就看出来了,他们没直说,也没找田秋谈心。他们决定用更好的办法让孩子消除考前焦虑。

距离中考仅剩两天,田秋更紧张了,连朋友叫他出去玩都不去,就在卧室里坐着。到了吃晚饭的时间,田秋饿坏了,出来一看,家里的饭菜还是老样子,两菜一汤,并不丰盛。田秋很纳闷:人家孩子中考不都是大鱼大肉,每天换着花样来吃吗?爸爸妈妈这是怎么回事?

田秋坐下来吃饭,爸爸就打开了电视机边看边跟妈妈聊天,两个人有说有笑,甚至聊起了某个明星的八卦,没说一句关于中考的话题,田秋更纳闷了,不过也放松了许多。

中考那天一大早,田秋起床后,早餐是豆浆油条,爸爸看着早间新闻,妈妈在洗衣服,没人理他,妈妈只说了一句:“赶紧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一如过去3年间每天早晨的情景,田秋的心落了下来,吃过了早餐赶往考场。

等到极其放松地考完最后一科出来后,田秋才意识到:爸爸妈妈是在演戏,他们何尝不着急,只是为了让自己放松才装得这么镇定……想到这儿,田秋朝家里跑去。

不要小看了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多时候做家长的不便开口,或者不需要开口,就要运用旁敲侧击的心理暗示。心理学上有一种“镜像效应”,就是说给予的积极的评价越多,就会让对方越来越乐观自信、积极进取。比如,当孩子在客人家又疯又闹的时候,不好意思直接开口制止他,那么便给他一个严肃的、生气的眼神,孩子就会懂得停下来。

当孩子困惑、迷茫、屡次失败的时候,我们也无需多言,不要去批评孩子,给予孩子一个鼓励的拥抱,用眼神告诉他“我相信你能行”。积极的暗示能够激发出极大的力量,因为孩子得到了来自父母的认可,他不会选择让我们失望,这种来自最亲的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在孩子心里激发出巨大的自信心、自尊心,从而激励孩子变得更好。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