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豳风》共7篇,分别反映以下几类情物:农业生产和社会不公;人生的艰难;远戍士卒对家乡的怀念;对功臣的赞美;对“媒妁之言”的宣扬;留客的诚意;对笨拙贵族的讽刺。《七月》大意为:7月份大火星开始降低,9月份分发棉衣,11月份刮大风,12月份天寒地冻,可有的人没有衣裳,不知该怎么过年。1月份修农具,2月份耕地,全家出门劳动,忙得在地头吃饭,农官看到满心欢喜。春天女子提着大筐去摘桑叶,采白蒿,女子心中忧虑,怕碰上公子哥们调戏。9月份割芦苇。开始养蚕时,要修剪桑树。7月份有伯劳鸟叫,8月份开始纺线,染成各种颜色,最好的送给贵族。4月份远志结籽,5月份蝉鸣。8月份收获,10月份树叶落,11月份捕貉子,打的狐狸,送给贵族做皮衣。12月份继续打猎,自己留下小野兽,大的送到公府。5月份蝗虫叫,6月份纺织娘振翅。蟋蟀7月份在野外,8月份到房檐下,9月份进到屋里,10月份钻到床下。堵住洞薰老鼠,塞住窗缝门洞挡风,可怜一家人住这破屋过冬。6月份吃郁李和葜奠,7月份烹煮冬葵和豆子。8月份打枣,10月份收稻子,然后用来酿酒,以便延年益寿。7月份吃瓜,8月份摘葫芦,9月份采麻子。农夫吃的是用臭椿柴火烧熟的苦菜。9月份平整打谷场,10月份收庄稼。黍子高粱先熟,然后是谷子麻子豆子和小麦。可怜的农夫,收完庄稼,又要去公堂干活。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绳子。刚修好房上的漏洞,又开始播种。12月份破冰,1月份收入冰窖。2月份接提上羔羊、祭上韭菜。9月份天凉下霜,10月份清扫打谷场。两杯作为酬劳。举酒干杯,祝愿长生不老。
《伐柯》以伐树必须有斧作比喻,说娶妻“匪媒不得”。只要有了媒妁之言,娶的妻子必然懂礼、能干。《九罭》以小鱼网捕到大鱼作比喻,说自家来了位龙袍锦袖的贵客,故请他多住一宿。因为他走了再难得来。为了留住他,主人拿着客人的礼服不给。
《狼跋》以狼前行踩胡须,后退踩尾作比,讽刺一个养尊处优、肥胖笨拙的贵族。他丑态百出,欺世盗名。二、《雅》“雅”是雅正、规范、高尚的意思。《雅》分《小雅》和《大雅》,合称二雅,计105篇,多为贵族作品,均产生于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京畿,即镐京(今西安西南)。因为周人将西周京畿称为夏,当时“夏”又与“雅“通用,故将西周京畿产生的诗称为《雅》,犹周人将西周京畿一带的语言称为雅言一样。二雅的区别,有人认为是用途不同;有人认为是音乐有别;有人认为是与它们采集的时间先后有关,但至今尚无定论。《小雅》共74篇,依主旨和内容分为以下几类:统治者宴会群臣宾客的盛况;慰劳功臣;访贤求达;欢宴亲友;群臣歌颂、祝福君主;久役士卒的悲伤;告捷还乡时的所见所闻;怀念征人;祝人有德有寿;出猎场景;人民哀怨徭役;赞美明君;讽刺统治者昏庸、暴虐;身居异国者思归;弃妇的悔怒;宫殿落成的庆贺;赞畜牧兴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统治者祭祀祖先;统治者的农事观;新婚场景;警戒饮酒失礼;怀旧之情;妇女思念丈夫;将士愁叹跋涉劳顿;人民哀叹生活困顿。《鹿鸣》以周王的口吻,说他像鹿发现了草,呦呦叫,诚恳地招呼其他鹿“食野之苹”一样,“鼓瑟吹笙”欢迎嘉宾,并备有满筐的礼品赠送。这些嘉宾名声很好,待民不薄,值得人们仿效。他用美酒来款待,大家都非常高兴。
《棠棣》以棠梨树花的萼、蒂、冠同根生作比喻,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临死之际,唯有兄弟最关怀。即使埋入土下,兄弟也会来看望。危急之中,总是兄弟来救难。纵有好友,也只会袖手叹息。尽管“兄弟阋于墙”内,却会共同对外,朋友不会相助。“丧乱”平定之后,“既安且宁”,此时兄弟,反“不如友”亲。摆上佳肴饮酒,兄弟聚齐,共同欢乐无忧愁。与妻子和谐,“如鼓瑟琴”。搞好家庭关系,爱护妻子儿女,这才是深谋远虑,此乃真理。《天保》是以群臣的口吻向周王祝颂,大意为:苍天保佑你江山稳固,使你宽厚,享尽百福,财力丰盛,天下富饶,没有东西不丰盛。像高山峻岭,如山脊丘陵,似百川归海,没有不兴旺发达的。选择吉日,洗净器物摆酒食,祭典神祗、先公、先王。先君祝你“万寿无疆”。神祗来了,给你百福。百姓质朴,吃饱穿暖,普遍得到你的恩德。你“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没有你得不到的。
《采薇》以一位久役归乡士兵的口吻,抒发士兵们的思乡之情:说回家,已到年底。远离家乡亲人,无暇正常生活,都是侵略者“玁狁之故”。心中忧愁像烈火烧,饥渴交迫。边防没有稳定,便没有归的音信。小阳春十月到了,君王的事未完,无暇安身。我忧愁得等不急。驾起兵车,“岂敢定居”,一月打三仗。将帅坐在车上,士兵靠车遮护。“岂不日戒”,玁狁非常猖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天我归来了,“雨雪霏霏”,道路难行,又饿又渴,“我心伤悲”,人们却“莫知我哀”。《小曼》讽刺周幽王及其宠信重用的小人。大意为:天老爷发威,遍及天下。政策邪僻,何日才能结束。良策不用,坏主意反用。我用龟甲占卜已厌烦,仍不能告诉我吉凶。谋臣很多,却不顶用,说起来头头是道,谁敢负责任呢?如同不行走而谋划,不可能知道正确的路。可悲的是那政策,不以古人的做法为准则。不以大处着眼,专听信浅薄之言,专在浅薄小事上争执。如同盖房与过路人商量,这样不可能建成。国家虽然小,有圣贤和平庸。人民虽然不多,有哲人和谋士,或者认真或者精干。虽然知道不敢徒手擒虎、不敢徒步过河,但“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